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张继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繁花深处是恬斋

2013-04-13 14:27:58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夜语风荷
A-A+

  一

  九楼的露台上,阳光很好。

  几架葡萄,一幅秋千,静静地立在初春的微风里。

  张继踮起脚尖,一边伸手整理他的葡萄藤,一边轻声和我们聊着。

  “这里视野开阔,周围的体育场馆都能看到。秋天的时候,我们在这里聊天,随手就可以摘颗葡萄吃……”

  黑色休闲夹克,红毛衫,牛仔裤,眼前的张继,英武中携着洒脱,帅气中透着随意。

  风荷借坐在张家的秋千上,近距离感受着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书坛大家的天然和质朴。

  13岁举办个人画展,23岁举办个人书法展,29岁开始,连获五、六、七届国展全国最高奖,37岁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41岁成为全国第一位特招入伍的书法家,44岁入围中国书坛首届兰亭雅集“兰亭七子”……亮点频出,精彩不断,似乎命运之神总在他身边相佑,繁花锦簇着他年轻的道路,从一个高度迅捷地向另一个高度跨越,在当代书坛,他是一个奇迹。

  来访之前风荷对“张继”这个名字背后的人物有个大概的估量,但一见之下才发觉全盘错位。名人大家那种惯有的优越感、俯瞰般的目光、卓然不群的华贵气,张继一概没有。真诚,淳朴,坦荡且洒脱,他热忱地平视着你,就像是儿时的好朋友。

  二

  四融斋的会客厅里,一幅“密章法”隶书作品,煞是抢眼。一眼望去,或浓或淡跌宕莫测的墨色匝匝实实,涵天接地。疏淡处云烟升腾,密实处峭岩林立,一线细细的留白仿若山间弯弯的小路,一抹浅浅的枯笔好似夜路中一盏闪烁的灯火~~~在这种最紧密的章法结构中,仍然巧妙地为气息流动预备出足够的空间,整幅作品给人一种涌动不息的生命气象。

  在张继个性独彰的艺术语言面前,在作品极富时代意味的视觉冲击之下,你不得不震撼、不能不惊艳。正如李松先生所言,张继的“个性书风在当代独步,将其作品挂于展厅,无须逐一寻索,环顾可得。”

  “化碑于简,求趣由心”——从张继的习隶之路中,我们能触摸到他坚执的信念、稳健的脚步与超人的心智。

  “我喜欢隶书,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!小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隶书。”他说。

  从懵懂顽童开始,小张继所过之处总是留有字迹——走哪儿写哪儿;上小学时受老师影响,张继就爱上了“蚕头雁尾”的隶书,及至后来得到平生第一本字帖《曹全碑》,他对隶书的钟爱是发乎于心的,他的苦思、摸索、顿悟,也更多地放在了隶书上。

  从早年作隶的“字正笔实”,到后来受时风影响轻取碑简皮毛,了失内涵,以至转向清人之隶“求经”……在传统和时代、法度和个性间,张继一直在苦苦探索。孰多孰寡?利乎弊乎?他曾十分困惑,也曾一度迷茫。然而,张继就是张继,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审美追求,在无数的观察,思索,求证,践行中,他的目光渐次明朗,方法论逐步清晰——化碑于简、以简融碑,意写碑帖、取我所用。在用笔、结体、墨色和章法中,处处包涵着矛盾和统一的对立和转化:纵横捭阖然皆成雅趣,落差频仍但归于和谐,故品读起来极富哲学意味。张继隶书独具面貌的线条语言逐渐彰显出强劲的个人风格:“不求怪诞、不事严整、发展古法、追随时代、心悟雅趣、抒发情性”,这是他至今仍在追寻的目标,并不断地向这个目标的纵深处行进着。

  他说,“书法是我今生至爱。我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书法的忠实信徒。”

  三

  公元2007年10月28日,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于浙江绍兴开幕,再现“曲水流觞”之永和盛景。当代书坛精英云集,围坐在九曲溪水旁,席芳草,镜清流,览卉物,观鱼鸟,怀古思幽,诗书相发。

  水流迂回,流觞容与。

  这样大型的文化拟古活动,夹杂着时代特有的繁华,在无数闪光灯和麦克风的包围中,进行着。

  位列七子之四的张继,身着蓝色晋服端坐,习惯性地微锁浓眉,显得十分沉静。

  “兰渚雅集多,群贤拟永和。

  不经觞流急,临水怯吟歌。”

  张继此诗一出,同道们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。他的谦和、散淡,他的坦诚、自信,在诗句中一览无余。

  “骄傲?我从来没有过。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骄傲的资本。”张继这样说。

  学校毕业刚踏入社会不久,24岁的张继就为自己取了“四融”的斋号,把“诗书画印”同修并融作为激励自己的目标,尽管这目标十分宏大。以坚实的文化底蕴做保障,以综合的艺术修养做滋补,这是他与精品的结缘之道。

  汲取,吸收,整合,化育,游于四艺,广采博取,积厚而台高,向艺之道没有捷径可走,张继也不例外。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年的他又考取了大专,大专毕业,再考取本科,短期学习,长期培训……他没有停止过求学的脚步。今年又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的艺术硕士,同时他又在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里继续充电……怪不得提起自己走过的道路,张继总感叹说:“其实我的每一步都很缓慢!”但,他的每一步都很扎实。

  在张继的《五律·狂笔感怀》中,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:

  “兴致逐狂笔,差疵见颖端。

  面因名姓愧,心为胆知酸。

  不尽千刀纸,难愈百尺竿。

  比贤当自励,佳境在崇峦。”

  “不尽千刀纸,难愈百尺竿。”感于斯言!

  以张继刚刚四十出头的年纪,在当代书坛站到这样的高度,他仍置名利于身外,冷静地评价和审视自己,把目光朝向自己的困惑和缺虚。正是在不断的蜕变和淘洗中,他的技艺和品藻才得以同步精进。

  四

  张继画作不多,却一出手就独占风光——从书多年后他重拾画笔,选择了海底世界作为自己独特的视野,自此,观鱼成为他的常课。

  “我发现鱼也是有感情的,能通人性。”张继说。四融斋客厅的热带鱼缸里,鱼群悠然游弋,一只丑陋的清道夫贴在前玻璃正中,把难看的腹部正对着观众。

  张继说,这条鱼呆在这里挺难看,但我不敢动它。以前有次用夹子逮它,它被吓得惊慌失措,认为那个地方不允许它待,于是它就再也不去那里贴着了,而是换到这里,真是聪明极了。还有这些红色的鱼,我时常逗逗它们,喂喂它们,把它们当朋友,后来我回家一进门,它们就都簇拥到这边,就像欢迎我一样!

  鱼群,水流,以及折射入水的光线,繁复且神秘,陌生而具象的生命律动给张继胸中澎湃的激情展开了充裕的空间。在他疏远了许久的画笔下,鱼群从容悠游,无视悲喜;光线透过海面,寥无声息,明暗交错中,一切安详又繁盛。

  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,红尘被关在画外。

  这同时又是一个旺盛的世界,生命率真成长,心灵往来无羁。

  每一幅画都没有标题,他把它们叫做海底世界系列。

  这寂静又旺盛的海底,不正是张继内心深处的映照么?

  自喧嚣回归寂静,将繁冗化为简约,始终保留着一片安然的精神家园,从来不曾把理想迷失、把自己迷失。

  “惶于闹市,乐在恬斋。”张继这样概括自己。这与范曾先生的一番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:“绘画和书法本质上不是表演艺术,创作时不需要旁边的赞叹和掌声,它们需要宁寂和空旷的心灵。”

  当我们惊异于他个性张扬又法度谨严、极具视觉冲击又遍布心灵体验的艺术表现的时候,可曾想到,他游离出层层繁华破壳剥茧般不断超越的成长,源于那颗致虚守静的真心。

  内心深处,张继永远是那个十三岁的少年,自从遭遇了艺术,那份发自天性的执着与纯粹,就再也没有更改。

  繁花似锦,他从容穿越,向着自己的方向,一路行走,一路成长。

  他是一个奇迹,更是一种必然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张继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